星期四, 12月 03, 2015

前高層爆渣打三大死穴

壹週刊A074-077  |   財經  |   財經專題  |   2015-12-03

近日渣打在香港動作頻繁,既傳出會終止Manhattan Card品牌,又率先推出流動銀行車,減成本與創新兼而有之。不過股民仍投以不信任一票,本週二渣打股價收報65.9元,一個月已跌了一成六。今個月十日,將是股東決定是否供股的最後期限。是次渣打以七供二方式,以每股$55.6供股集資,較現價折讓仍近一成五。為防股權被攤薄,不少股東都「焗供」,包括渣打最大股東、持有15.8%股權的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。然而,若是散戶想「撈底」,就要三思,皆因渣打前高層向本刊爆出其三大死穴。死穴一:架構臃腫減磅難今年渣打多次大規模裁員。月頭的裁員尚未入肉,直至二月叮走行政總裁冼博德(Peter Sands),五月接棒的摩根大通前董事溫拓思(Bill Winters),甫上場即展開「大屠殺」,先裁走一千名高層,十一月再宣布於未來三年裁減一萬五千人。

在香港,前新聞主播、「小飛俠」林燕玲所屬的窩輪及股票衍生工具部,亦全部被裁,連根拔起。事實上,架構臃腫是渣打最大的弊病。渣打的麥肯錫矩陣模式(McKinsey Matrix)架構聞名全球,此模式正是前總裁冼博德的拿手好戲。他曾在麥肯錫工作十四年,○二年加入渣打,○六年出任行政總裁後,在集團內推行「矩陣模式」。
簡單來說,就是將集團分為業務及地區兩個層面,即同一個業務,除了有業務主管,還要有區域主管。最近離職的渣打香港高層解釋﹕「即係每件事都有兩個人管,兩個人做一個人嘅嘢。」Matrix好處是方便管理環球性業務,同事互相協調制衡,減低犯錯風險,但壞處是落決定「寸步難行」。

這名渣打前高層說,公司內隨時一個人有三個老闆,「一個係直屬的業務主管,一個係香港區主管,仲有個分部主管。例如股票屬金融市場部,呢個分部主管都係你老細!做一單生意,要幾個老闆同意。」該高層表示,矩陣模式不但產生大量冗員,更大大降低效益。他指溫拓思力求精簡架構,但阻力重重。「你叫我走我就走呀?好多關係千絲萬縷,只係精簡咗少少。」

資深會計師林智遠亦指渣打的矩陣模式已不合時宜,「以前好多跨國公司會採用矩陣模式,但有三個問題,一係對個市場嘅反應慢,二係會有權力鬥爭,三係員工數量多。依家企業要求對市場反應要快,架構要扁平,直情俾部門自己做決定。市場轉變咁快,問一個boss都死啦,何況兩個。」